立體兔子拼貼掛畫 (農曆兔年/復活節必做)

農曆兔年又到了,怎可以不把可愛動人的小兔子帶回家呢? 如果經濟能力未許可去飼養一隻活生生的兔子,不如嘗試親手製作一幅立體兔子藝術畫,將牠掛在牆上、掛在心上吧!

香港非遺!創意麻雀上色工作坊

麻雀製作工藝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在就有機會為自己或身邊的人製作一隻獨一無二的飾物!除了介紹麻雀製作工藝的演變過程,傳統用具和新款工藝外,導師更精心設計特色麻雀圖案,參加者可以了解並參與製作過程。導師更會分享創作經驗及如何發揮創意設計獨一無二的麻雀匙扣小裝飾,趣味十足! 任何人都可以體驗藝術,立即報名,投入麻雀藝術的氛圍!

免烤製農曆新年揮春糖霜曲奇

農曆新年是中國家家戶戶都會慶祝的節日, 而節日慶祝的禮節甚多,例如有糖果盒、派利是、貼揮春等等…

而揮春是一則有關與朱元璋的故事,在某一年元宵,朱元璋微服出遊其間碰見市鎮中有許多人圍觀着一幅畫,畫上繪了一個寓意著淮西的婦女腳大的畫,是取笑意思。而碰巧當朝馬皇后就是淮西人,因此朱元璋便十分惱怒,下命調查此鎮,捉拿繪畫人士,而為避免縣府捉人,沒有參與繪畫及圍觀的人因此在大門上貼個福字作為標記,好讓縣府可派人到沒有貼福字的地方捉人。因此福字揮春為家宅帶來平安,後世人們紛紛仿效,每逢農曆除夕,便用紅紙寫上特大福字貼在門上,希望來年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而為了迎接新年,人們亦有寫揮春的習慣,親手寫上揮春亦是有一番味道,今次導師為大家帶來寫揮春的活動,但特別的是我們不在紅紙上寫上揮春,而是在糖霜曲奇上寫上揮春!!又可以放於新年糖果盒,十分應節、有趣味!

糖霜餅乾藝術源自於英國的砂糖工藝,糖霜由蛋白(或用蛋白霜粉)加入糖粉調配製作而成,以濕性糖霜創作表現平面、以硬性糖霜凸顯線條及輪廓,加上個人奇思異想組合運用,往往能產出與其它傳統媒材相異且令人意想不到的創作成果。再將純色白糖霜與加入食用色素後的彩色糖霜加以交叉運用,就能更進一步的揮灑創造出多變風格與質感

而糖霜曲奇多變的造型,以創作不同造型,而且相比起其他甜品、糖霜曲奇較為簡易,而且精緻,因此令大眾深受喜愛!!

免蒸煮! 農曆新年日式和菓子

農曆新年是中國家家戶戶都會慶祝的節日,而節日慶祝的禮節甚多,例如有糖果盒︴派利是、貼揮春等等…

而今次我哋一齊嚟做一個可以放糖果盒的甜品,好玩又有趣的新年和菓子! 當中包括會製作大吉大利的小吉、迎接兔年的兔仔以及年年有餘的魚各一,工作坊入面導師將會親身指導、講解成功嘅秘訣,就趁住今次工作坊來認識一下和果子的製作方法吧!

和菓子是日本的一種糖果糕點,製作的款式亦都比較多,有利用豆沙做外皮的,亦有利用寒天、水飴等,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食材,是一款比清甜易入口的甜品,而且可以製作多款不同的造型深受日本人的喜愛,甚至潮流亦達至香港!

彩繪中國團扇體驗

團扇又名宮扇,指圓形有柄的扇子,構造特點是以扇柄為中軸而左右對稱,有著團圓及吉祥的意思,是一種發源自中國傳統工藝品。由最初以雞毛製成,及後改用鵝毛,至最後演變成用絲及絹類織品做成扇面,並在扇上以顏料或絲線作點綴,清明代書畫家亦會在畫上題詩作畫,成為現今最為傳統的團扇風格及模樣。

手紮風箏體驗: 迷你扎燕紙鷂

紙鷂又俗稱風箏,在古時南方稱風箏爲「鷂」而北方謂「鳶」,風箏不僅是民間傳統遊戲之一,也是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代表對天空的探索和幻想。清代大作家曹雪芹佚著《南鷂北鳶考工志》亦有詳述風箏扎繪的過程,將古代風箏製作步驟及種類詳細保留下來,及後風箏發展皆以曹氏風箏為楷模,同以北京雨燕爲形象,被稱爲「扎燕紙鷂」。

傳統紙鷂的製作講究四藝 – 扎、糊、繪、放,即扎骨架、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課程簡化了製作紙鷂的步驟,新手亦可容易完成,同時體驗傳統工藝的精髓。

楷、隸書法揮春工作坊

親手寫的揮春包含著獨特的感情,一提一落,一撇一捺,為最在乎的人送上一份“真誠”的新年祝福!書法是調節心理素質、規範行為的好辦法。練字能磨練耐性、調節情緒、培養鎮定緩和的性格,這都是世所公認的。

刻刀剪紙入門: 新春元宵福字剪/三角折剪

剪紙是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以紙為媒介,透過剪刀或刻刀創作出各種圖案。剪紙造型靈活,多以日常生活和喜慶為題材,亦會以動植物或場景表達不同喻意,如蓮花和鯉魚象徵連年有餘。

招財貓擴香石X繪畫雙重創作體驗

好多人都中意DIY整吓手作,有冇諗過將DIY 同招財貓同擴香石結合,製作出可愛、有寓意又具工能性嘅擴香石款招財貓呢?大家都知道擴香石喺用石膏粉加工製成,節能又環保,仲可以喺擴香石上加上精油配合使用,達到擴香嘅效果。整完送俾朋友又得,放喺屋企裝飾都得嫁!

中國傳統畫卷/宣紙書法工作坊

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而遊於藝也不離修道德,也不離養一個好的心性。而書法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培養內涵。 書法是調節心理素質、規範行為的好辦法。練字能磨練耐性、調節情緒、培養鎮定緩和的性格,這都是世所公認的。